**U17亚洲杯分组不理想?上村健一:国足若重视青训则发展很快**
在最近的U17亚洲杯分组结果公布后,不少人表示中国队的分组形势“并不理想”。面对这样的现状,前日本青训专家上村健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中国足球要想实现真正的长远发展,**青训才是根本**,一旦国足开始高度重视并持续优化这一领域,未来的提升速度将会非常快。这一观点无疑为讨论中国足球现状注入了新的思路。
### **青训的重要性:日本经验的启示**
上村健一作为曾经参与日本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的重要人物,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国家的足球强国之路离不开扎实的青训基础。在20世纪90年代,日本深刻反省职业足球发展后,开始彻底改革青训,围绕“J联赛+学校教育”和“大面积培养+精英筛选”模式,逐步创造了“黄金一代”。这不仅让日本青少年球员在亚洲层面一路领先,还帮助他们敲开了世界赛场的大门。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中,日本战胜哥伦比亚并从“死亡之组”突围的表现,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与之对比,中国目前的足球青训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。从1999年中国U17世少赛战胜美国等强队到如今玻璃状的青训队伍,中国足球的青训不仅没有明显改善,反而呈现下滑趋势。上村健一指出,模式、管理和理念的滞后正是中国足球青训未能取得突破的最大原因。
### **分组结果与现状:挑战与机遇并存**
此次U17亚洲杯的**“不理想”分组**,确实让不少球迷感到担忧,中国队面对同组强敌如日本、沙特等亚足联传统劲旅,争夺晋级机会变得极具挑战性。然而,不容忽视的是,这也为年轻球员创造了一个考验自身、突破自我的绝佳契机。
尽管处境尴尬,但过去我们也有过向逆境反击的战例。例如,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足一度面临小组赛强敌,但凭借一群本土培养的年轻球员,中国队在极为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闯到了淘汰赛阶段,展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。同样的,倘若U17小将们能够在这样的艰难分组中积累对抗强队经验,成长速度可能会出人意料。
### **真正的关键:完善青训体系**
要改变目前中国足球在国际赛事中的困境,挑战分组形势带来的压力,其核心在于**构建稳定且高效的青训体系**。
1. **投入方向清晰化**:相比过度依赖短期成功或外援培养,中国足球需要更多资源倾注到U15、U17等年龄段的梯队建设中,为青少年球员提供长期且稳定的成长环境。上村健一提到,中国的经济和场地条件完全能够支持系统化的青训规划,关键在于**理念转变**。
2. **优秀教练的引入与本土化**:高水平青训教练始终是青少年发展的奠基者。过去,日本和韩国借助留学和外援教练相结合的方式,不仅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球员能力,还从根本上改变了青训教练的教育模式。近年来,国内涌现出如成耀东一样专注培养青少年球员的本土教练,这种积极变化是值得鼓励的。
3. **鼓励球员留洋与高水平对抗**:无论是古广明、郝海东还是武磊,很多中国足球名将的成长都与国际舞台息息相关。年轻球员有机会接触到欧洲联赛的高水平训练和激烈对抗,无疑能大幅度提升足球意识与技术水平。此前上海根宝足球基地向欧洲输送少年球员的尝试,便是成功的案例,即使最终未能大规模推广,也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### **青训对未来的潜在影响**
正如上村健一所言,如果中国能够将**提高青训水准作为战略重点**,未来可不仅仅是在比赛分组上的心理优势,更可能带来长时间的足球人才供给。眼下的不利分组也许会成为国足青训崛起的重要转折点。
*在足球的世界里,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,当中国足球能够坚定不移地走向“重视青训”的道路时,也许U17亚洲杯的分组形势便不再成为阻碍,而是一个实现飞跃的契机。*